武体主页

师德师风

首页 > 教工风采 > 师德师风 > 正文

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分类: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16:38

点击数:

  

 

                     (体育经济管理学院   谷大陆)

有这样一个比喻,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就是看护这些美丽花朵的天使。我是一名老师,把我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我很欣慰,因为人们毫不犹豫地信任我,尊重我!而我唯一能做的,用来报答他们的,就是我的辛勤劳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我认为要做到一名合格的老师,无外乎就三点——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慰问北京三十五中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的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向广大人民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一、充满爱心 忠诚事业

1、充满爱心

充满爱心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有很多老师教了一辈子书,都没有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没有用爱来教书,没有充满爱心的教育学生。没有爱心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老师也不能体会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真正的乐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老师要真正将自己融入学生群体时才会体会到教育带来的无穷乐趣,才会真正感受学生给我们传达的无穷智慧信息。作为老师要坚信,在你的教育下可能会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鲁迅、郭沫若。想一想,若干年后,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代文学家、科学家……,那该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啊!

2、选择了它,就要热爱它

老师这个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自由职业者。讲的通俗一点就是,老师是一个凭良心干活的职业。一个老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热爱程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好坏高低,很难用一个精确量化的考核指标去衡量,这是老师这一职业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我们很多老师仅将教书当作谋生的手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已使他们丧失了工作的激情,根本谈不上对工作的热爱,须知,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拥有一颗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之心,你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才会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人们常说,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很多老师对这一说法不以为然,对自己职业的否定体现了这一部分老师对工作热情的丧失。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工作,首先从经济方面看,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如是说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老师待遇得到了较大改善,拖欠老师工资问题基本解决,老师已经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的确是这样的,何况我们还有其他任何一个行业所没有的暑假供我们休闲;其次从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对象来看,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一颗颗稚嫩但丰富的心灵,他们身上凝聚着千万个家长的重托,人类的未来需要他们去开拓,而我们老师,是他们知识的传授者,责任重大,不言而喻。仅从上面两点就可以这样说,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你就应该全身心地去热爱它,尊重它,用一颗忠诚的心去守护它。

二、努力钻研 学为人师——老师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学为人师,不再要求教书先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是做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人师"即要求人民教师为学生,乃至全社会做出学习的示范,勤学、好学、善学,引领社会形成读书学习的良好风气。

第一,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广博的知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有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会营造宽容、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的身上,学生的个性能受到良好的影响,受益终生。

第二,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追求精神,他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始终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不会陶醉在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的失败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学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第三,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的老师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事物的变化具有前瞻性,进而能对学生因材施教,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他对事物的发展方向有着准确的判断,从而能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办起事来八面玲珑,得心应手。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的纠纷时,善于处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关键,提高办事的效率,会让学生受到教育,并心服口服,心悦诚服。

三、以身作则 行为世范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示范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老师要为人师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老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变化,使得老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的权利、他的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他应当承当的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不平等的竞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与老师内心应当遵从的操守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导致个别老师不注意师尊,行为不检点,职业道德滑坡,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生中都造成不良的影响。要纠正这些不良现象,老师不仅需要言传,而且需要身教。老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老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老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FS:PAGE]

老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树立当代良好的师表风范,为振兴中国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首先,要做到心正。心正则气平,才会正视自己,发现和改正个人不足,发扬正气,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青年老师应该静下心来,多思考如何把书教、教。关键要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与素养,这样对学生读书学习的熏陶会起到无形的作用。                          

其次,要做到行正。行为是一面镜子,老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模仿力极强,老师不良行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恶劣影响。要做到行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注意校园用语规范;二是注意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三是多向模范人物学习。与师德高尚的人交流、对话,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感动与敬佩,更多的是被他们的职业理想、爱心所吸引;与师德高尚的人比照,我才深刻地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才懂得如何改进,让行为世范成为我们的写照!

总之在敢于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完美的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老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艺术家、教育研究家。我深深明了一个老师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同时感到自己的能力实在是太不够了,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必须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善于总结。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