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体主页

师德师风

首页 > 教工风采 > 师德师风 > 正文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分类: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16:13

点击数: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立足本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和牢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个人在工作上才会有所所为;只有更新观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们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的为人师表、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政治觉悟有具体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在政治上要有清醒和坚定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而且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言行、着装就像一本立体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能使自己的修养真正达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学生就会“不令而行”。 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教师职业的共性决定了教师道德的一般要求,教师职业的时代性又要求师德具有时代特征。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师德应做到如下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1、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今天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与学生生活场域的不同和变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学习和生活,从节奏到质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现在的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和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内容多、视角多变、形态复杂。迫使我们老师不能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必须想办法适应学生,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首位,形成民主、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会宽容,不求全责备。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不纯粹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尤其是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注意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他们在学习上需要帮助时,就适时提供耐心的辅导。平时,多和这些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而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善于观察、理解、感受,从学生的平凡处发现闪光点,给予恰如其分的点评、激励,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班上都能得到发展,树立起信心与理想。
  
2、爱岗敬业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师必须有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思想上更新观念,行动上勇于创新,学习上力争上游。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有着更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拥有的知识和育人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认真履行包括为人师表在内的法律和道德所规定的义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坚定献身教育信念,做到以人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展示当代教师的崇高形象。

教师职业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职业,是一个充满着智慧而又不断创造智慧的职业。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新世纪的党员教师要做终生学习型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所谓终生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当今是一个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代接受信息更多,思想更为活跃的学生。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党员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最可怕的是,有的教师以为自己的学历高,读的书多,就不再充电,不再学习,那他只会误人子弟,他自己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作为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丰厚的文化底蕴,离不开原有的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理论,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把自己培养成智慧型教师。在投入到新课改大潮中后,我们就深深体会到:学历不能代表知识,曾经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似乎在工作中已越来越无法满足自身的工作。当今的时候是信息层出不穷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日新月异。终身学习,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学科知识,并努力阅读一些其它学科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以更好胜任教师工作。所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多学习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掌握育人的方法。同时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紧跟形势,转变观念,确立新理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

  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教书育人、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历史重任,要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要不断学习,努力给自己充电,具备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渊博的学识、关爱学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精湛的业务水平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俗话说得好,“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认真收集资料,精心组织教学,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是党员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学本身还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的刻苦专研,精心的设计,这样的每一次在三尺讲台上的“演出”,才能够将自己的点点滴滴传递给学生,才能够使学生认为每一次上课是一种学习和享受。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就必须寻求和使用好的教学方法,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站稳三尺讲台,对得起教师的称号。另外教师还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学习方面做好榜样,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精深的专业造诣,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除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和研究学生,探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实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叶澜教授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没有智慧,就没有尊严。

 

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体育管理教研室    游战澜)